尊龙凯时


·当前位置: 首 页 > 新闻中心 > 环境热点环境热点

近年来发展中存无序竞争,环保产业何时能成经济“台柱子”

发布者 :管理员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0-19   来源: 尊龙凯时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   浏览次数 :11620   

在很多人眼里,环保产业很热、很重要,肯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。然而 ,在去年的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,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的一席话,却折射了目前中国环保产业的尴尬地位 。

骆建华说 :“我想 ,区别支柱产业和非支柱产业,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志:文总(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,环保产业领军人物)到这儿来,大家知道他叫文一波,出了这个门人们就不知道了 ;但如果是王健林,他只要走到大街上,谁都知道他是王健林。所以,有一天‘文一波’变成了‘王健林’,可能环保产业就变成支柱性产业了 。”

这几年,大气 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同时打响 ,环保产业的机遇可谓千载难逢,但现实情况还难以让业界欢呼雀跃。环保产业界有影响的专家、企业家纷纷为产业未来发展把脉 ,为环保产业早日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招。


年产业规模1.5万亿元,

缺乏龙头企业使“支柱地位”打折扣


2013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》,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。前年两会上 ,李克强总理指出:“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 ,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。”

什么叫支柱产业?一种观点是 ,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%,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 ;另一种说法是,产业产值要达到GDP的5%。2016年 ,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,按照2%计算 ,支柱产业年产值至少应该在1.5万亿元左右 。

2016年9月 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》,提出要推进“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,产值年均增长15%以上。到2020年 ,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.8万亿元” 。以2.8万亿这个数字回推,2016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应该已经接近1.5万亿元,够得上“支柱产业”。

不过,在产业总产值之外 ,看一个产业是否足够壮大,还要看产业中单个企业的产值。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是巨大的。国家发改委在上述《意见》中明确,到2020年,要“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”。从前年的情况看,城投控股、光大国际 、亿利洁能、三聚环保 、启迪桑德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,还没有一家产值能够达到百亿规模,72家知名环保公司总营收只有不到1700亿元 。而同期,世界五百强企业、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营收已达239亿欧元,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。

骆建华表示 ,当前,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,比如企业的规模偏小 ,产业集中度不够;行业技术储备不够;人才不足 。这些问题束缚着产业发展的步伐 。龙头企业缺乏,使环保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打了折扣。


政策依赖性强、市场秩序不健全

产业健康发展呼唤政策扶持与有序竞争


近年来,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,努力提升环境质量,环保产业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机。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测算,“十三五”期间 ,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,是“十二五”期间的3倍以上,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。

然而 ,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。

环保产业最大的特点是投资大、回报周期长 ,对其社会效益的要求比经济效益更高,因此环保产业对政策依赖性极强。

“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,节能环保行业理应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的支柱 。”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,环保产业为政策驱动型,因此 ,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。首先,必须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严格执法,倒逼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。其次 ,在“倒逼”的同时 ,对节能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,政府要给予优惠  ,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 。

近年来,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。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,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,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至沦为集中排污地,令公众极端愤慨。已在业内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金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蒋超对此颇为感慨 ,他认为,国内环保产业竞争的无序,既损害了环保企业本身的利益,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。

对此,金铎认为,从目前情况看 ,我国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备 ,市场秩序不够健全,无论是公平的竞争体系 ,还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,都有待完善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企业大规模投入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强,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。因此,要想让中国环保企业成为“威立雅”或者是“苏伊士”,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和系统性规划的力度。

环保企业如何借助国家战略做大做强?锦江环境董事长王元珞介绍,自己的企业一方面紧贴国内需求 ,同时,跟随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。“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一路走过来 ,摸爬滚打 ,积累了很多商业模式,企业也能面对严格的环境标准 ,这都让我们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。”


环保产业需要向上游延伸,

从污染治理行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产业


“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还不敢说环保产业是支柱型的,目前对产业作用的评判可能高了一点。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是业内著名专家,他的判断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。他表示 ,按照预判,我国大面积传统型的污染问题有可能到2030年前后解决。这些年还有很大的治理空间,也就是传统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。但是 ,环保产业若要成为一个支柱产业,就需要向上游延伸,将环保产业从污染治理行业变成环境产业。吴舜泽的言外之意,就是说目前单一的污染治理行业只能算环境产业的一部分,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“支柱” ,绝不是一个污染治理行业可以担负得起的 。因此 ,行业必须向纵深发展,覆盖更广泛的环境相关产业范围。

那么,如何成为支柱产业?吴舜泽给出了融合 、作为、创新、做强4点建议:

——环保产业一定要从末端治理向前端走,向绿色产业走 ,往绿色产品 、消费型产品这样的方向走 ,不仅发展空间大,也是产业“支柱化”的方向。

——目前环保产业还是政策驱动型市场,但如果一个产业是政策驱动 ,那永远成不了支柱产业 。所以 ,产业发展还要靠企业家有所作为。

——环保产业自身回报价值很难建立,没有新的模式、新的技术 ,产业很难获得更大收益。

——没有强的企业,就谈不上支柱产业。如果产业老怕资本这一“野蛮人”敲门,这个产业肯定是不成熟的。将资本与企业现有实力整合成一个有机主体,是成为一个强大企业的必经之路。

“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融合 、作为、创新 、做强 ,我相信这个行业肯定会成为支柱产业 。”吴舜泽表示 。

网站首页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联系我们

尊龙凯时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3003759号-2 技术支持:


XML地图